作文迷 >地图 >小学作文 >

硬件设计方案

硬件设计方案

时间:2025-06-04 作者:作文迷

相关推荐

艰辛而又充满意义的实习生活又告一段落了,这次实习让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写13篇实习报告好好总结一下了。那么你知道实习报告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片机实习报告(通用13篇),欢迎大家分享。

硬件设计方案 篇1

一、电气工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其它运用方面

1.计算机控制电气工程自动化技术的基础部分十分依赖计算机控制,供电单位在电气工程中的自动化技术就是由计算机来进行控制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在控制系统中有着非常大的进步空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技术也会随之更新换代,在供电的整个系统中,都会用到计算机控制软件,无论是配电的自动化还是发电的自动化,都会应用到相关的计算机控制软件,为了能够更好的`用计算机控制来实现电气工程的自动化,必须要编制合理的、科学的计算机软件,然后将会一直维持此状态。

2.发电自动化技术发电自动化技术是电厂内必须要配备的自动电压控制器以及自动发电量控制系统,由于火电厂和水电厂的发电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会分为不同的载体,但是从技术的根源上来讲,两者之间是异曲同工之效。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水电厂的自动化技术比火电厂的自动化技术要全面,因为水轮发电机控制系统是一项非常复杂、非常专业的系统,需要将水轮机和调速器有效的结合起来,才能够达到自动发电的目的。

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发展趋势

1.功能多样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会促使电力系统自动化的程度和步伐,相比传统电力系统来讲,更具有显著的优势,比如系统功能的多样化,在电压转变、电能分配以及用电调控等功能,都会得到明显的改善,系统自动化的状态,也符合系统高负荷运行状态的操作需求。

2.结构简单化阻碍电力系统功能发挥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结构问题,由于多种设备连接到系统,会导致操作人员调控质量的下降,甚至会导致部分设备在系统运行期间并不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随着系统自动化改造后,将会是结构简单化,并且不会因为结构简化而导致功能的降低,简化后的功能相比传统结构中的功能反而会越发的强大,进而能够促进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3.设备智能化电力设备是系统发挥作用的重要载体,无论是发电、输电还是变电等环节,都是依赖设备的运行。传统的人工操控设备效率比较低,自动化之后,将会由计算机作为控制中心,利用程序代码来实现操作,智能化的执行设备命令,进而可以大幅度的提高操作作业的效率,并且能够使供电的质量得到有效的保障。

硬件设计方案 篇2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技术;化工生产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化工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新技术和新工艺应运而生,其中电气自动化技术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新型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化工企业的发展。化工生产技术人员作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者与管理者,必须充分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现状,结合化工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找到适合的发展途径。并通过分析其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发展方式,实现化工企业的长久发展。

1、电气自动化技术概述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出现于20世纪的中后期,其应用时间较短且电气自动化技术相对落后,直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后,该技术才逐渐得以发展并成熟起来。如今电子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化工企业对产品的控制和良好发展。电气自动化的关键技术是现代集成化信息技术,这一技术的具体应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现代集成化信息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通过企业的网络监控和获取各业务层面的关联内容,实现对产品信息、资源状况和财务状况等方面的控制;二是现代集成化信息技术的良好应用还需微处理和微电子等技术的辅助,如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和设备,其不仅包括传感器,还有仪表和控制器[1]。由此可以看出,现代集成化信息技术有效促进了化工企业的发展。电气自动化通过电缆来实现智能化仪表、监控软件、CPU、计算机和马达式启动器的连接,并进行分布式控制,最终将过程中采集到的信息送至中央控制器。这一控制方式提高了化工生产的安全系数,具有突出的性能。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生产模式也在随之发生改变。为此化工企业必须改变传统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体系,应用机电一体化的生产模式,进而发挥电气控制系统的信息化、智能化和自动化特点,还应加强企业自身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际化工生产过程中,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必须满足生产设备和电气控制工艺的相关要求。另外在设计电气自动化方案时,要注意其经济性和可靠性,尤其针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与生产设备的关系等各个方面要进行综合考虑,具体分析制作成本、工艺要求、结构复杂性和管理维护等。就目前来看,化工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机械多利用机电结合的形式来实现,所以相关技术人员必须对器械中的电器元件进行科学、合理的选择。

2、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策略

2.1系统的标准化开发与设计

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熟在未来必然会实现其系统结构的通用性,这就需要对系统进行标准化的开发和设计,形成一个科学的网络结构,保证电气自动化技术对化工企业的良好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标准化的开发与设计能够有效维护企业监督系统和管理系统,并且保障数据在传输当中的畅通与准确性。企业无论是对现场设备以及具体工作的监督还是构建网络系统、办公系统、总回执计算机与现场设备用于通讯的线路,都需要保障其通讯的畅通性。相关技术人员可根据标准化系统的技术要求作为化工工程的标准,以此能有效降低工程使用的时间与费用,同时便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与办公系统的交换与共享。MES系统和ERP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利用PC平台的自动化操作有利于解决方案的实施,表现为PC平台通过建立接口连接自动控制和管理平台,再次采用标准化接口保障软硬件的数据交换,避免通讯发生故障。

2.2现场总线的控制

现场总线将现场与一些设备连接起来后,通过有机结合,并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连接现场的智能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现场总线影响着整个化工工业的控制技术领域,其利用计算机自动化技术,让系统中单向回路现场变送器、数据记录仪、调节器和现场执行器等设备进行双向串行,最终达到数字信息化的目的。这样一来,现场总线的控制系统就会更加开放,互动操作性也会加强,其较传统控制系统实现了多点控制,成为目前化工工业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新趋势。另外现场总线这一控制系统在化工工业的应用,有效节省了电气自动化技术实施过程中的成本、资金投入和安装机械设备所需的费用。但其室内设备较少且结构简单,投资额度明显低于传统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电缆的安装费用和使用数量,不仅能减少前期的资金投入和安装程序,减轻相关技术人员工作强度和工作量,还能节约后期的生产的经费,当需要增加控制设备时,不需要安装新的电缆,只需在原有的电缆上直接连接即可。相关技术人员通过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对现场和设备进行监控,有利于及时发现自动化生产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制定有效地解决措施,保障整个总线控制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2.3引进先进的控制技术

化工生产一项复杂的工业工程,在相关技术人员在建立相应的数字模型时,会有一定的难度。若选用传统的控制模式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这就需要引进先进的新型控制技术。先进的控制技术具有智能化的特点,能够对数字模型开展推断和预测,同时其还能完成多变量耦合和大时滞,即可对化工生产中复杂的多变量实施处理与控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辨别技术能确立变量间的关系。当完成数学模型的建立后,可对生产过程中的输出变量以及输入变量的关系进行控制。当采集和处理相关数据时,现场噪音会对其造成干扰,这需要利用滤波进行处理,保证数据的真实性。针对部分无法测量的变量数值,可对其进行实时计算,利用软测量技术能得到蒸馏塔的质量指标、反应数热值和饱和蒸汽压。先进的控制技术包括前馈、串级和笔直等过程,还有专辑系统、模糊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和神经网络。

2.3统一的程序接口

程序接口的统一化能完成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保证了信息的有效传输,实现了信息的高效管理。程序接口的统一化指化工生产过程中将MIS系统、ERO系统与信息中心进行相连,实现企业同生产环节的及时和有效沟通,提高化工生产的管理效率,有效解决环节间的通讯障碍。

3、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化工生产中的不断应用和发展,呈现了信息化服务的发展趋势。信息是支持化工生产前端和和终端的重要内容,其将企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科学的结合,进而提供更为优质的信息服务。再加上互联网信息的支持,以经济全球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具体指导,有效连接内部系统与外部网络,其作为完善的监督控制系统,能综合处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通过与网络技术的结合,逐渐实现控制与自动化的一体化。开放式的电气自动化管理是指在电子自动化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全部成员的信息进行开放,实现成员间的资源共享,在此期间,根据管理过程中的相关信息,对化工产品进行调配。但管理模式均有固定的要求和规定,在实际管理中仍要以开放性为管理基础,针对创新能力,要遵循国家的相关发展规划,并吸取其中的管理经验,积极开发新型产品,较传统产品更具科技含量,促进化工企业逐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达到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实现测量、保护和控制的一体化。现阶段就我国化工企业的人员配置和运行机制来看,其采用的电气自动化体系选择方式主要是相关技术人员通过室内监控来采集相关数据,并给出事故处理和分析画面。但就维护工作和设备重复配置的减少、技术合理性和发展趋势等因素来看,通过实现测量、保护和控制的一体化,极大程度的提高了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工作效率,在促进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中更具有优势。实现了分布式的架构。分布式架构是指用串行电缆连接系统中的相关设备,这些设备具体包括监控软件、中央处理器、计算机以及远程设备等。目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成为大形势,带动了电气一体化的发展。在分布式架构中,需要将其中所有的硬件和软件连成一个整体,有利于简化运行程序,并提高相应的运作效率。分布式架构以其特有的优势,不仅适用于化工生产中,成为未来化工生产的重要发展趋势,还能够为更多行业的集成与发展提供支撑。

4、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想实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化工企业必须对电气自动化技术进行创新。化工企业作为工业产业的重要部分,在化工生产中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有利于提高化工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并有效地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进步,这要求技术人员必须完全了解和掌握电气自动化技术,并将其应用与实际生产过程中,让其最大程度的发挥作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促进化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硬件设计方案 篇3

一、实习概述

本次单片机实习围绕Arduino平台展开,旨在通过一系列的实践项目,掌握Arduino的编程思想、硬件接口扩展方法及在实际项目中的应用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

Arduino入门

学习了Arduino的硬件结构,包括各种型号的Arduino板(如UNO、Mega等)的引脚布局及功能。

熟悉了Arduino IDE的开发环境,包括代码编写、上传、调试等流程。

基础实验

完成了Arduino的Blink实验,通过简单的程序控制板载LED的闪烁,理解Arduino编程的基本框架。

实现了按钮控制LED实验,学习了数字输入与输出的基本用法,以及如何在程序中处理按钮的按下事件。

传感器应用

利用光敏电阻实现了光控LED实验,学习了模拟信号的读取与处理,理解了AD转换的基本原理。

完成了温湿度传感器DHT11的实验,通过读取传感器数据并在串口监视器中显示,学习了串行通信的基本方法。

综合项目

设计了一个基于Arduino的智能花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并根据湿度值自动控制水泵的开关,实现自动浇水功能。

在此过程中,我学习了如何选择合适的传感器、设计电路、编写控制逻辑,以及如何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到一个系统中。

三、实习收获

通过本次实习,我不仅掌握了Arduino的基本使用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特别是在综合项目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面对问题时如何快速定位并解决。此外,我还学会了如何查找并利用网络资源来辅助自己的`学习和项目开发。

四、总结与展望

本次单片机实习让我受益匪浅,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能,还培养了我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未来,我计划继续深入学习Arduino的高级应用,如网络通信、图形界面开发等,同时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努力成为一名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电子工程师。

硬件设计方案 篇4

这次的毕业设计做的不是很好,提交完论文后,仍觉得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对于论文能不能最后通过,我心里也没底,下面来对毕设总结一下:

1、快速入题。

拿到毕设题目要尽快把自己的蓝图勾画出来,不能走一步算一步,必须把整体把握好。而我的这次毕设,都过了很长时间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2、频繁与导师讨论。

有问题多问导师,不能自己闷头做,方向偏了仍不知道,多把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告诉老师。

3、软件的学习。

一定要边做边学软件,千万不能在做毕设期间,拿着本软件教程从第一页开始看,这样效率最低了,最好是根据已有论文资料中提到的软件用途,有针对性的学。包括毕设前期读文献资料,也不能闷头读,要与毕设紧密联系起来,最好是边做边读,有针对性的读。

4、越挫越勇。

做毕设,常常感觉到这句话:“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通常,一定是有解决的办法,只是由于文献查的不够,或是少了那点灵感。

5、不能脱离实际。

做的.毕设要有意义,不能浮在上面,要让自己满意。

6、越来越紧的状态,尤其是最后的那几天。

毕设越到最后阶段,越要有毅力和状态,不能前紧后松,觉得前面做了不少,后面可以放松了。

论文提交的前几天,要不厌其烦的检查论文,包括内容,格式等。本次毕设,论文已经打印了,竟然发现有几页没有两端对齐,又去重新打印。最好是一项一项的检查:图、表、公式、字体、行距、对齐。整体上一项一项检查,确保万无一失。

硬件设计方案 篇5

一、实习目的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CPU、ROM、RAM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一块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在工业控制领域广泛应用。广泛使用的各种智能IC卡,民用豪华轿车的安全保障系统,录像机、摄像机、全自动洗衣机的控制,以及程控玩具、电子宠物等等,这些都离不开单片机。

单片机属于数字电路,其概念、术语、硬件结构和原理都源自数字电路,如果数字电路基础扎实,对复杂的单片机硬件结构和原理就能容易理解,所以在学习单片机的时候我们也同时去重温了数字电路,搞清楚触发器、寄存器、门电路、COMS电路、时序逻辑和时序图、进制转换等理论知识。所以单片机的学习也能使我们对数字电路的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实践方案。

通过对单片机学习开发板的安装、焊接、调试、了解电子产品的装配全过程,训练动手能力,掌握元器件的识别,简易测试,及整机调试工艺,从而有助于我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帮助我们学习专业的相关知识。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1、对各种元器件认识并熟悉其功能、适用范围。

2、了解手工焊锡用具用法、保养及注意事项。

3、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接。

4、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以及维修方法。

二、实习内容和要求

实习内容:时间地点实习内容备注

7月19上午理工楼多媒体室实习安排、电子工艺基本技能学习

7月19下午理工楼多媒体室单片机开发系统演示

7月20上午理工楼305单片机开发系统介绍、原件分发

7月20下午理工楼305清点元器件、查阅资料

7月21理工楼305元器件分拣及分装三人一组

7月22理工楼305焊接练习一人一组

7月23理工楼305拆焊练习一人一组

7月24理工楼305基本焊接技能考核

7月25理工楼305单片机开发系统制作一人一组

7月26理工楼305单片机开发系统制作一人一组

7月27理工楼305单片机开发系统制作考核

7月28撰写实验报告

实习要求:

认真细致地将元器件安装在电路板上并焊接,按照讲解的方法认真进行焊接,避免出现虚焊、少焊、多焊。以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单片机学习开发板的安装、焊接、调试及使用。

在实习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按照步骤一步一步的按照实习的流程来,做到按时到不早退,注意安全,从而圆满完成这学期的实习。

1、了解单片机学习开发板特点和发展趋势。

2、熟悉万用表的使用。

3、认识液晶显示器件。

4、安装制作单片机学习开发板。

三、实习设备及材料

(1)电烙铁:由于焊接的元件多,所以使用的是外热式电烙铁,功率为30 w,烙铁头是铜制。

(2)吸锡工具,镊子,钳子等必备工具。

(3)锡丝:由于锡它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电路板上的元件:

二极管,三极管,电阻(排阻),电容(瓷片电容、电解电容),排针,跳线帽,稳压管,LED,液晶,单片机板,下载器板,大小通用板,支柱螺栓(螺母),各种插座,电源开关,2pin接插件,晶振,0.5A保险,按键,5V蜂鸣器,5V继电器,杜邦线,排线,47欧姆电阻等等

四、焊接过程

焊接就是将各种元器件固定在电路板上,它不但能固定零件,而且能保证可靠的电流通路,焊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单片机的质量。

1、烙铁是焊接的主要工具之一。新烙铁使用前应用锉刀将烙铁头部倒角磨光,以防焊接时毛刺将印刷电路板焊盘损坏。然后用焊锡在烙铁头上沾附一层光亮的锡,这样烙铁就可以使用了。

2、烙铁温度和焊接时间要适当

焊接时应让烙铁头加热到温度高于焊锡溶点,并掌握正确的焊接时间。一般不超过5秒钟。时间过长会使印刷电路板铜铂跷起,损坏电路板及电子元器件。

3、焊接方法

一般采用直径1.0-1.2mm的焊锡丝。焊接时左手拿锡丝,右后拿烙铁。在烙铁接触焊点的同时送上焊锡丝,焊锡的量要适量。太多易引起搭焊短路,太少元件又不牢固。

焊接时不可将烙铁头在焊点上来回移动或用力下压,要想焊得快,应加大烙铁和焊点的接触面。增大传热面积焊接也快。特别注意的是温度过低烙铁与焊接点接触时间太短,热量供应不足,焊点锡面不光滑,结晶粗脆,象豆腐渣一样,那就不牢固,形成虚焊和假焊。反之焊锡易流散,使焊点锡量不足,也容易不牢,还可能出现烫坏电子元件及印刷电路板。总之焊锡量要适中,即将焊点零件脚全部浸没,其轮廓又隐约可见。焊点焊好后,拿开烙铁,焊锡还不会立即凝固,应稍停片刻等焊锡凝固,如未凝固前移动焊接件,焊锡会凝成砂状,造成附着不牢固而引起假焊。焊接结束后,首先检查一下有没有漏焊,搭焊及虚焊等现象。虚焊是比较难以发现的毛病。造成虚焊的因素很多,检查时可用尖头钳或镊子将每个元件轻轻的拉一下,看看是否摇动,发现摇动应重新焊接。

每次焊接完一部分元件,均应检查一遍焊接质量及是否有错焊、漏焊,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这样可保证焊接单片机的一次成功而进入下道工序。

注意事项:

(1)外壳整合要到位,不然会因接触不良而无法显示数字。

(2)一些小的零件也要小心安装,如图中没有经过焊接安装上的,如不小心很容易掉。

(3)注意电解电容、发光二极管、蜂鸣器的正负极性不能接反、三者均是长的管脚接正极、短的管脚接负极。

4、拆焊方法

在焊接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所以就要熟练掌握拆焊的方法。拆焊的时候先右手拿用电烙铁靠在焊点的位置,将焊点上的焊锡熔化掉,同时左手拿吸锡器放在焊点附近,等焊锡融化的时候,用吸锡器将焊点上的锡吸出去,留出管脚和插孔,如果一次不能将焊锡全部吸除可重复吸除知道插孔完全暴漏出来而方便再次焊接。

在拆焊的时候应该注意电烙铁在电路板上的时间应尽量少,融化掉焊锡可,所以就要电烙铁和吸锡器同时运用,否则时间过长会使吸锡的时候将板上铁片一起吸掉,这样就会给下一次的焊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五、调试运行

由于每个芯片都有多个引脚,难免会出现虚焊、多焊、漏焊的现象,所以要一个个的测试,要保证每一种电压每一个电源引脚都正确安装和焊接。在此部分我发现有好几个点都出现虚焊的情况,这样导致了接触不良的问题,还有好几个点的焊点过大焊锡过多,这样也容易出现问题,我把他们吸掉再焊了一遍,我认为这一部分是非常必要的。

在进行调试的时候,用万用表测试每个元器件的.管脚,尤其是电阻、电容和三极管,由于元器件较多,所以防止安装时安装上了错误的原件;电容要注意它的正负脚的方向,确保电源正极接电容的长管脚;三极管也要测试三个管脚的电压,保证发射极正偏集电极反偏,使三极管正常工作在放大区内。

最后要检查芯片放着合适的位置,方向不要放反,给电路板装上支架,这样所有的调试工作就完成了。

六、结果及分析

首先是单片机焊接后的接线,用杜邦线将各部分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单片机系统,把跳线帽插在合适的位置,最后把所有的元器件放在对应位置。

然后焊接USB小板,将显示灯、USB接口的器件装在对应位置,再用线将单片机开发板和USB接口板连接起来。

再将程序写入芯片内,将USB和电脑连接起来,写入、编程是的单片机开发系统能正常工作。

最后是温度显示:在温度显示部分,由于在后部某位置处焊点的问题,导致温度显示有问题,八段译码器的显示有一小部分不正常,数字80.0摄氏度的“零”出现小部分异常,这里应该是后方某处焊的不够牢固的原因,由于焊点过多,检查难度过大,所以导致了实验的小问题发生,但是以后的学习中会逐步学到该方面的知识,等专业知识足够时再将遗留问题一并解决。

七、设计心得体会

单片机开发板的制作完成了,虽说在安装和焊接的过程出现的问题比较多,不过因为同学们都在一起实习,所以有了错误也能及时的发现并改正,当然从中走了不少的弯路,但是我们终究还是完成了,当然这也要感谢老师的帮助。这次电路板焊接实习就是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同金工实习的意义是一样的,金工实习要求我们都日常的机械车床,劳动工具能够熟练使用,能够自己动手做出一个像样的东西来。而电子技术实习就要我们对电子元器件识别,相应工具的操作,相关仪器的使用,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实习将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将书本上的知识变成电路板,变成电阻电容,最终变成单片机系统。同时也培养同学之间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的机会,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这样也增进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

在这几天的实习过程中最挑战我动手能力的一项训练就是焊接。在实习中,我锻炼了自己动手技巧,提高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耐心。比如做电路板组装与调试时,芯片触角的间距特别小,稍不留神,就焊在一起了,刚开始的时候手还有点抖,还有因不小心而烫到手的情况。但是后来我让自己心静下来也就平和下来了。我第一天焊接的时候还算顺利,但第二天出的问题就比较多,特别是发现自己粗心不止表现在零件安装上,还表现自己不够专注。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还是我的练习不够,到了后几天开始制作单片机的时候我便能熟练焊接的种种步骤了。在这期间我思考了,动手了,也努力了,将给我以后的学习生活带来很多的经验和教训。所以说,这次的实验对我来说是很有意义的!

硬件设计方案 篇6

一、嵌入式系统开发与应用概述

在今日,嵌入式ARM 技术已经成为了一门比较热门的学科,无论是在电子类的什么领域,你都可以看到嵌入式ARM 的影子。如果你还停留在单片机级别的学习,那么实际上你已经落下时代脚步了,ARM 嵌入式技术正以几何的倍数高速发展,它几乎渗透到了几乎你所想到的领域。本章节就是将你领入ARM 的学习大门,开始嵌入式开发之旅。以嵌入式计算机为技术核心的嵌入式系统是继网络技术之后,又一个IT领域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由于嵌入式系统具有体积小、性能强、功耗低、可靠性高以及面向行业具体应用等突出特征, 目前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国防、消费电子、信息家电、网络通信、工业控制等各个领域。嵌入式的广泛应用可以说是无所不在。

嵌入式微处理器技术的基础是通用计算机技术。现在许多嵌入式处理器也是从早期的PC 机的应用发展演化过来的,如早期PC 诸如TRS-80、Apple II 和所用的Z80 和6502 处理器,至今仍为低 端的嵌入式应用。在应用中,嵌入式微处理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可靠性高的优点。嵌入式处理器目前主要有Am186/88、386EX、SC-400、Power PC、68000、MIPS、ARM 等系列。

在早期实际的嵌入式应用中,芯片选择时往往以某一种微处理器内核为核心,在芯片内部集成必要的ROM/EPROM/Flash/EEPROM、SRAM、接口总线及总线控制逻辑、定时/计数器、WatchDog、I/O、串行口、脉宽调制输出、A/D、D/A 等各种必要的功能和外设。

二、实习设备

硬件:Embest EduKit-IV实验平台、ULINK2仿真器套件、PC机

软件:mu;Vision IDE for ARM集成开发环境、Windows 98/2000/NT/XP

三、实习目的

1.初步掌握液晶屏的使用及其电路设计方法;掌握S3C2410X处理器的LCD控制器的使用;掌握通过任务调用的方法把液晶显示函数添加到uC/OS-II中;通过实验掌握液晶显示文本及图形的方法与程序设计。

2.了解S3C2410X处理器UART相关控制寄存器的使用; 熟悉ARM处理器系统硬件电路中UART接口的设计方法:掌握ARM处理器串行通信的'软件编程方法。

3.掌握有关音频处理的基础知识;通过实验了解IIS音频接口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掌握对处理器S3C2410X中IIS模块电路的控制方法;通过实验掌握对常用IIS接口音频芯片的控制方法。

4.了解mu;C/OS-II移植条件和内核基本结构;掌握将mu;C/OS-II内核移植到ARM9处理器上的方法和步骤。

四、实习要求

通过对mu;C/OS-II移植实验、mu;C/OS-II LCD显示实验、串口通信实验、IIS音频实验、液晶显示实验的学习,并将各部分内容合并,最终得出实习结果,实习要求在键盘上输入学号,在液晶显示屏上显示相应的学生信息。学生信息包括显示每个人的照片和姓名系别等,并用键控设置学生输出的顺序,输入学号就显示那个学生的信息,然后过一段时间就顺序循环播放。

移植mu;C/OS-II内核到ARM处理器S3C2410,在IDE中观察其运行状况编写S3C2410X处理器的串口通信程序;监视串行口UART1动作;将从UART1接收到的字符串回送显示。将从UART1接收到的字符串回送显示。

通过使用Embest EduKit-IV实验板的彩色液晶屏(800*480)进行电路设计,掌握液晶屏作为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方法,并编写任务函数在uC/OS-II系统中实现位图显示。在uC/OS-II中建立五个任务Tast1和Tast2,其中Tast1顺序熄灭四个LED,延迟一会在顺序点亮四个LED。Tast2在LCD屏幕上循环显示三幅图片,并打印一些文字信息和背景音乐。过使用Embest EduKit-III实验板的256 色彩色液晶屏(320x240)进行电路设计,掌握液晶屏作为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方法,并编写程序实现:画出多个矩形框;显示ASCII字符;显示汉字字符;显示彩色位图。

五、实习步骤

1. 准备实验环境

使用ULINK2仿真器连接Embest EduKit-IV实验平台的主板JTAG接口;使用Embest EduKit-IV实验平台附带的交叉串口线,连接实验平台主板上的COM2和PC机的串口(一般PC只有一个串口,如果有多个请自行选择,笔记本没有串口设备的可购买USB转串口适配器扩充);使用Embest EduKit-IV实验平台附带的电源适配器,连接实验平台主板上的电源接口。

2. 串口接收设置

在PC机上运行windows自带的超级终端串口通信程序,或者使用实验平台附带光盘内设置好了的超级终端,设置超级终端:波特率115200、1位停止位、无校验位、无硬件流控制,或者使用其它串口通信程序。(注:超级终端串口的选择根据用户的PC串口硬件不同,请自行选择,如果PC机只有一个串口,一般是COM1)

3. 打开实验例程

1)打开实验程序

2)运行mu;Vision IDE for ARM软件

3)默认打开的工程在源码编辑窗口会显示实验例程的说明文件readme.txt,详细阅读并理解实验内容。

4)工程提供了两种运行方式:一是下载到SDRAM中调试运行,二是固化到Nor Flash中运行。用户可以在工具栏Select Target下拉框中选择在RAM中调试运行还是固化Flash中运行。下面实验将介绍下载到SDRAM中调试运行,所以我们在Select Target下拉框中选择UART_Test IN RAM。

5)接下来开始编译链接工程,在菜单栏“Projiet”选择“Build target”或者“Rebuild all target files”编译整个工程。

6编译完成后,在输出窗口可以看到编译提示信息,比如“".SDRAMUART_Test.axf" - 0 Error(s), 1 Warning(s).”,如果显示“0 Error(s)”即表示编译成功。

7)拨动实验平台电源开关,给实验平台上电,单击菜单栏Debug->Start/Stop Debug Session项将编译出来的映像文件下载到SDRAM中,或者单击工具栏“”按钮来下载。

8)下载完成后,单击菜单栏Debug->Run项运行程序,或者单击工具栏“”按钮来全速运行程序。用户也可以使用进行单步调试程序。

9)全速运行后,用户可以在超级终端看到程序运行的信息。

10)用户可以Stop程序运行,使用mu;Vision IDE for ARM的一些调试窗口跟踪查看程序运行的信息。 注:如果在第4)步用户选择在Flash中运行,则编译链接成功后,单击菜单栏Flash->Download项将程序固化到NorFlash中,从实验平台的主板拔出JTAG线,给实验平台重新上电,程序将自动运行。

部分程序图:

串口通信实验:

IIS音频实验:

六、实习体会

在嵌入式系统中,除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学会了软件编程的基本思路,掌握了液晶屏的使用及其电路设计方法;掌握有关音频处理的基础知识;掌握液晶显示文本及图形的方法与程序设计。

通过这次设计,掌握了液晶显示实验、mu;C/OS-II移植、mu;C/OS-IILCD显示的工作原理及串口通信实验的工作过程,学会了使用仿真软件Embest EduKit-IV实验平台及ULINK2仿真器套件,并学会通过应用软件仿真来实现各种通信系统的设计,对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加强了动手能力和学业技能。虽然花了很长时间编写软件程序设计,但这一切还是理论上的。希望学校能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我们能够去真正地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这次程序,感觉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那么的有限,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不足的地方,同时也帮助了我怎样学好这门课程,增加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电路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电路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通过这次实习通信系统的设计,使我更加清楚以后的发展及学习的方向。

最后感谢老师这个学期的指导和帮助!

七、参考文献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应用》熊茂华、杨震伦编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

《ARM9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教程》于明编著 电子工业出版社

《Linux嵌入式系统教程》马忠梅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硬件设计方案 篇7

—、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管理也日趋普及。计算机辅助高等教育评估是其中一个比较新的分支,它的出现不仅改善了教育评估方式,而且有力地促进了传统教育评估方法向高效率、高质量和更加准确可靠的方向转变,促进了教育评估系统的改革,推动了教育评估方法的更新。教育评估是高等教育活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而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则是本科生培养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做好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有助于改进建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遗憾的是,多年来对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普遍重视不够,或者虽然重视,却仅仅停留在定性评价的阶段,缺乏准确可靠的评价标准,所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质量。在这种情况下,将计算机引人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活动中来,可以大大改善这种状况。计算机具有存储量大、可连续工作等特点,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评估材料,获得评估结果,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结果可靠的特点,只要指标体系建立合理,计算机能不受任何人为因素的干扰,提供给教学管理人员实事求是的结果,成为他们工作中得力的助手。为此,我们开发研制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以下简称评估预测系统)。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开发研制

(一)基本原理与方法

如何实现评估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是开发研制该系统的关键所在。我们依据高等教育评估的原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的量化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毕业设计(论文)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分为教师、学生、选题、客观条件四个方面。各方面再细分则为二级指标,如:教师方面分为准备工作、课堂讲授、出勤率、答疑情况、教学方式、教师职称等六个方面;学生方面分为学习态度、平时成绩、计算书完成情况、图纸完成情况、创新情况、译文完成情况等六个方面;选题方面分为结构类型、课题新颖程度、计算机应用合理程度、题目性质、外文资料、创新性等六个方面;客观条件分为设计教室、绘图仪器及图板、机房及出图设施、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等四个方面。

2.设立评价等级V,V=1好(VI),较好(V2),—般(V3),较差(V4)|。

3.构造单因素评判矩阵R,

其中,R中每一个元素rij表示第i个评价因素对第j个评价等级的隶属度。

4.设立各评价因素权重集A,例:一级指标权重集八=(0_35,0.35,0.15,0_15),八的取值可根据经验,并依据以往各届毕业设计(论文)评估结果经反复试算确定。

5.计算综合评判矩阵

6.对各级指标体系重复步骤

7.计算测评结果

求得最终评判矩阵B该量化模型针对毕业生总体进行评估,评价毕业生的综合质量,改变了过去仅片面地对个人进行评估的.状况。

(二)评估预测系统的计算机开发语言

系统采用流行的Windows人机交互式界面,力争做到界面友好,操作方便。根据本系统的特点和具体要求,我们选用了Windows环境下的VisualBasic5.0可视化编程语言开发本系统。VisualBasic5.0是微软公司开发的功能十分强大而又简单易用的可视化编程环境,编程速度快,界面质量高,是编写Windows应用程序的最佳选择。使用VisualBa?sic语言开发本系统充分体现了本系统处理数据、信息快捷方便的特点。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安装本系统后,启动系统,进人主菜单,依据界面提示您就可以轻松完成评估工作,系统主框图如下:

三、评估预测系统的优点

1.量化评估,提前预测,动态管理。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能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可能取得的效果进行预测。教学管理人员只要依据该系统的提示输人各项有关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方案的参数,系统随即能计算出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从而对各项工作方案的结果作出预测。通过反复改变参数——计算成绩,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够发现各种方案的优缺点,即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有利的,如果实施下去会取得好的工作效果;哪一项安排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是不利的,实施下去必将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下滑。这种预测如果安排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开始之前,管理者就能有效地对毕业设计(论文)方案进行调整,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我们将99届与往届的工作方案作了一下比较,发现由于老教授退休较多,本次毕业设计年轻教师比例上升,但年轻教师职称偏低,讲师居多,教授、副教授比例严重下降,用该系统初步预测发现毕业设计整体质量将要下滑。根据这个信息,系学术委员会马上采取措施,对年轻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指导教师中讲师一级必须具有硕士学历,且应有一定的工程实践经验,在课题选择及指导上必须具有较强的创新性,最后经系学术委员会严格审查后方可上岗。再用本系统预测后发现,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最终得分并未降低,反而稍有提高。目前,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已经结束,最终得分的确较98届有所提高,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

2.有效监督,对症下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到中期时,系里为了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监督管理,一般要求安排一次中期检查。该检查能发现一些问题,但对这些问题造成的结果却很难预知。这样的话,发现缺点往往不能及时纠正,任其发展下去必将导致不良后果。这时,如果用该计算机辅助评估预测系统进行一下“中期评估”,各种问题可能导致的结果将一览无遗,且该系统会帮助教学管理人员清楚地发现各种导致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成绩偏低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高效率地对缺点进行纠正,对优点给予肯定,保证毕业设计(论文)工作顺利进行,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例如,99届某老师所带设计组,由于指导教师出勤率过低,中期检查时系统评估预测该设计小组成绩偏低,系领导马上对指导教师进行了批评教育。由于纠正及时,最终这个小组成绩达到了总体平均成绩。

3.总结校核,公平合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结束后,系里要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成绩进行评定。由于诸多非客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往往难以做到公平合理。此时借助该系统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成绩进行校核评估,可使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1:作更加公平合理。该软件是“诚实的检查官”,只要输入的各项参数正确,系统将实事求是地予以评分,这就摒弃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结论

这套建筑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综合评估预测系统可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行整体量化评估,能充分发挥计算机的特长,提高了评估工作的效率,减轻了管理人员的负担,更好地发挥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估工作对实际工作的导向、激励与监督作用。用%?98连续三届毕业设计(论文)成绩作校核,与系统预测结果吻合较好;在99届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实际使用,效果明显。我们只是尝试着开展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希望该系统能促进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并以此使计算机辅助教育评估系统得以不断完善和发展。

硬件设计方案 篇8

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包括任务书中规定的工作内容、研究目标等,如未能完成须说明原因。在整个毕业设计过程中,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独立、完整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提交相关的资料和规范的设计成果。

首先,根据选定的题目,搜集相关资料,进行前期的调研,对所要研究的课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明确研究目标,写出规范的开题报告。

其次,在调研阶段,通过现场踏勘,听取甲方意见,更加广泛地、有针对性地搜集资料并进行整理,理顺整个设计的思路。

再次,在设计阶段,能够充分地利用各种规范及参考资料,结合现状条件及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形成设计方案,并在以后的过程中按时参与小组讨论,根据指导老师、同学的建议和意见不断进行修改,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规定的设计成果。

最后,在毕业设计成果整理阶段,按照标准、规范,自觉严格审查修改,并将相关资料整理、装订、提交。进一步熟悉毕业设计内容和相关知识,准备好答辩。

主要创新点:

1、尽可能地尊重现状,利用现有道路,并对村内的丁字路进行适度优化。

2、借鉴淄博市世纪花园的设计手法,采用一侧停车的方式,解决停车难问题。

3、设置公厕等必备公建,使社区更加人性化。

4、尽可能实现局部人车分流,打造步行带,使绿地集中化。

5、充分利用规划区内天然水体多的优势,规划公共绿地,优化环境,提高规划区的适居性。

6、行政管理用地与公共绿地、湖泊对中心广场形成围合,塑造出优美的空间环境。

6、采用吊炕、太阳能热水系统、雨水收集系统等低碳技术,更加设计亮点,同时为社区规划树立典范。

工作状况:

毕业设计前期,通过老师的通知及自己了解,就对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和规范性有了基本的了解:毕业设计不仅是对我们现有的知识积累、学习能力的运用,同时也是对我们学习态度的一次检验,也是对大学期间知识积累的升华。因此,我首先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端正了态度,不仅仅把它作为一项任务来对待,更重要的'是培养、锻炼自己踏踏实实、认真负责的学习和工作态度。

其次,由于本次毕业设计的工作量大,设计两个社区的建设规划,任务重,加之这是实际建设项目,因此不敢有丝毫的大意。从基础资料的搜集,到最后毕业设计的完成,每一步都紧锣密鼓,认认真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设计上,虽不至于废寝忘食,但也体会到了什么是夜以继日,紧锣密鼓。

同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虽然自始至终强调要独立完成,但我也非常重视与指导教师之间的交流。我们经常沟通,共同研究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在存在分歧的问题上加强讨论。在整个毕业设计结束之际,通过毕业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为以后参加工作、自我学习提供参考。

收获、体会及建议: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毕业设计,感触颇多,也确确实实的学到了很多东西。从毕业设计本身来说,学习到了一个规范的农村建设规划的设计过程,对规划所涉及的问题也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

同时,也学到了很多设计以外的东西。首先是态度问题,不管做什么事都要先端正好态度,没有一个好的态度,学习学不好,做事也做不好,始终要保持有一个善始善终的态度。

其次,还要在踏实认真的基础上,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充分利用每次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自己。此外,做事情应有计划性,这样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难题,通过及时虚心地向指导教师请教,跟同学交流,将难题及时解决掉。因此,我也看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现在已不是一个崇尚个人英雄主义的年代,所以做什么事情应该加强沟通和协作,合众人之力,集思广益把事情做好。同时谢谢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

硬件设计方案 篇9

经过三年基础与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了我独立做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我成功地完成了这次的设计课题某综合楼的框架结构设计。

此课题设计历时约三个月,在这三个月中,我能根据设计进度的安排,紧密地和本组同学合作,按时按量的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在毕设前期,我温习了《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知识,并借阅了《抗震规范》、《混凝土规范》、《荷载规范》等规范。在毕设中期,我们通过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建筑、结构设计。在毕设后期,主要进行设计手稿的电脑输入,并得到建筑指导老师、结构指导老师和施工指导老师的审批和指正。

毕业设计是对三年专业知识的一次综合应用、扩充和深化,也是对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设计的一次锻炼。通过毕业设计,我不仅温习了以前在课堂上学习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也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和体会到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深深的认识到作为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一种严谨的设计态度,本着建筑以人为本的思想,力求做到实用、经济、美观;在设计一幢建筑物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建筑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工种的协调和合作,特别是结构和建筑的交流,结构设计和施工的协调。这就要求一个结构工程师应该具备灵活的一面,不仅要抓住建筑结构设计的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全面地考虑一些细节和局部的设计。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认识到各种建筑规范和规定是建筑设计的灵魂,一定要好好把握。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不断加强对建筑规范的学习和体会,有了这个根本,我们就不会犯工程上的低级错误,同时我们在处理工程问题时就有了更大的灵活性。

Xxxxx是一门古老而又现代的学科,在进行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立足经典的理论知识,在不断的工程实践积累中,勇于创新,扩大交流,不断形成我们的工程技术优势。现在我国正处于基础建设的高峰时期,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土木工程人员,我们应该立足本国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我国的人力和物力优势,不断的加强对外工程技术交流与合作,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中占据我们的一席之地。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在繁忙紧张的工程实践中,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我们应该努力调动集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充分挖掘团队的潜力,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以最高的效率来进行。在工程实践上,有很多问题应该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所以我们要重视团队作用的发挥。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为能用上三年的学习成果而欣喜万分,同时我深深的感觉到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在以前学习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专业课时,老是觉得所学的东西跟实践相差的太远,甚至觉得没什么用,这可能跟当时特别想学什么就马上能用有关。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使自己对一些专业课的学习有所放松,在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我感觉到那些基础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切不可急于求成而忽略了基础的夯实,对一门系统的科学,应该扎实的学习它的每一部分知识,充分利用各种实践环节,切实做到理论联系实践,学以致用。

同样,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也感觉到我们的'课程设置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我们拥有相当一批非常优秀的结构和施工方面的老师,拥有一批相当勤奋的同学,在教和学的环节处理上,可以说是相当不错的。但话有说回来,我们在一些课程的设置上是不甚合理的。在本次框架结构设计中,我觉得知识涉及面最广的莫过于建筑结构抗震和钢筋混凝土结构,可是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属于专业选修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钢筋混凝土课程的课时安排比较紧张,有很多东西只能通过自学。希望以后的课程能够设置得更加合理,这样我们运用起来可能会更加自如。

大学函授毕业后,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开始自己新的学习和生活,但毕业设计这段时间是我三年的工作、生活最充实得一段时间,我也初步掌握了建筑结构设计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工作阶段,我将更加对基础知识的学习,继续扎实的学习土木工程的专业知识,争取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结构工程师。在此再次感谢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和同学!

硬件设计方案 篇10

一、生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

巩固和加深理解所学的理论,开阔眼界,提高潜力,为培养高素质大学本科人才打下必要的基础。通过学习,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带给必要的感性知识,同时使学生直接了解本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资料,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带给必要的实际生产知识。

二、实习的基本资料:

集中授课,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

学习掌握电子产品的独立性设计与安装调试的潜力;进一步掌握电子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电元器件的测量与筛选技术。

初步了解电子整机产品的工艺过程。

为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潜力,本次生产实习安排每一位学生独立完成全部系统的设计与安装工作。

本实习环节,学生要独立使用电焊铁及各种电子测试设备电路安装与调试,要学生严格遵守电器设备的使用安全,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基本要求:

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在测试电路德核心板上焊接元件,掌握焊接要领。

熟悉元器件的性能及管脚分配。

在给定的PCB板上焊接跳线,IC插座,电阻,电容,LED器件等。

检查焊接是否正确。

插上元器件,运行系统,并观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四、总体设计电路思想和原理:

本次生产实习用到的开发板和模块共7块,分别为:单片机核心板,电子钟模块,MP3模块,RFID模块,无线传输模块,脉搏传感模块,GPS模块。

各模块相互组合,其所能实现的基本功能如下:

单片机核心板+电子钟模块:实现时光的显示,温度的测量,且可通过遥控器调时定闹等。

单片机核心板+无线传输模块:实现数据的近距离无线传输。

单片机核心板+MP3模块(含SD卡):实现MP3播放功能。

单片机核心板+RFID模块:实现地铁检票系统的模拟。

单片机核心板+脉搏传感模块:实现人体脉搏传感的测量。

单片机核心板+GPS模块:实现GPS卫星定位功能。

(一)核心板电路设计

单片机核心板电路主要包括STC12C5A60S2单片机,电子钟模块接口电路,MP3接口电路,无线传输模块接口电路,脉搏传感模块接口电路,GPS模块接口电路,串口扩展电路,电源供电电路。该系统的单片机是宏晶科技生产的单时钟机器周期(IT)的单片机,是高速低功耗超强干扰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通过使用STC-ISP软件,该单片机可实现串口在线编程,无需编程器,无需仿真器。

核心板电路的设计思想主要是围绕单片机芯片的工作原理和特点,为其实现合理的设计出外围电路:包括电源电路,显示电路部分,复位电路部分,串行口通信电路,按键电路等。

(二)电子钟模块电路设计

该模块主要用到的芯片有:时钟持续芯片DS1302,单总线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红外遥控解码器TL1838A。

该模块电路设计的思想是了解这三种芯片的工作电压,DS1302的工作时钟频率以及三种芯片与单片机之间的硬件连接。

(三)MP3模块电路设计

该模块用到的主要芯片有MP3音频解码芯片VS1003,3.3V电压转换芯片LM1117-3.3,2。5V电压转换芯片LM1117-2.5。

该电路的设计思想主要是了解芯片的作用和特点,寻找各芯片之间的联系,VS1003芯片是该模块的主要部分。单片机设有单独解码MP3文件的功能,而单片机可与通过VS1003的接口电路的连接,进行MP3的解码,实现音频的输出。通过芯片各引脚的功能和特点,合理的设计出相应的外围电路。

(四)RFID模块电路的设计

该模块的电路所用到的主要芯片为13.56MHZ的非接触式通信读卡芯片FM1702。该芯片是基于ISO/4443标准的非接触卡读卡机专用芯片,采用0.6微米CMOS EEPROM工艺,支持13.56MHZ频率下的type A非接触式通信协议,

支持多种加窗算法,兼容philips的MFRC530(SPI接口)读卡机芯片。

该模块的电路设计思想是基于FM1702各引脚的功能和特点,合理的设计芯片的外围电路,其中的电容和电感所构成的天线是芯片与S50卡通信的工具。

五、单元电路设计:

单片机核心板电路分析

单片机核心板是本次实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它是实现各种模块功能的基础部分。单片机核心板的核心是STC12C5A60S2单片机芯片,围绕该芯片设计出相应电源供电电路,蜂鸣器驱动电路,按键电路,串行口通信电路,复位电路,液晶屏驱动电路以及各模块的接口电路,由以上的电路部分就构成一个核心板电路系统。

电子钟模块电路分析

电子钟模块配合单片机核心板,可在LCD1602液晶屏上显示当前的日期(年月日)时光(时分秒),环境温度值,和红外遥控解码值。用户可通过遥控器或单片机核心板上的按键来进行日期和时光的设置。

通过遥控上的“EQ”键,可控制LED显示界面在时光温度红外解码之间的切换。如果想调整时光,需要首先使用遥控器的“EQ”键将LCD显示调制时光界面;之后通过按“播放停止键”将时光停止;然后再按“左快捷键”向右切换;最后按“加减键”能够进行数值的加减操作,调整完成后,再次按“播放停止键”,时光开始运行。另外通过单片机核心板上的K1-K4键也能够完成时光的调整:其中K1键对应遥控器的“右快捷键”,即实现向右切换年月日时分;K3键对应遥控器的“加键”,即实现年月日时分的加1;K4键对应遥控器的“减键”,即实现年月日时分的减1。

MP3电路模块分析

是一单芯片MP3/WMA/MIDI音频解码和ADPCM编码芯片,其拥有一个高性能低功耗的DSP处理器核VS-DSP。5K的指令RAM,0.5K的数据RAM,串行的控制和数据输入接口,4个通用IO口,1个UART口;同时片内带有一个可变采样率的DAC,一个立体声DAC以及音频耳机放大器;VS1003通过一个串行接口来接收输入的比特流,它能够作为一个系统的从机。

与单片机连接的引脚主要有7个,分别为:SOSISCLKXDCSXRESETDREQMOSI,只有保证它们与单片机正确可靠的连接,才能对VS1003进行有效的'操作与控制。另外,VS1003各部分的供电电压与输出电压值是不一样的。

卡是一种大容量,性价比高,体积小,访问接口简单的存储卡。SDIMMC卡超多 应用于数码相机MP3手机大容量存储设备。作为这些便携式设备的存储载体,它具有低功耗,非易失性,保存数据无需消耗能量的特点。

卡只使用了1-7触点。对于1号引脚(CD/DAT3)扩展的DAT线(DAT1-DAT3)在上电后处于输入状态,它们在执行SET-BUS-WIDTH命令后作为DAT线操作,当不用DAT1-DAT3线时,主机应使自我的DAT1-DAT3线处于输入模式,这样定义是为与MMC卡持续兼容。上电后,CD/DAT3作为带50K上拉电阻的输入线(可用于检测卡是否存在或选取SPI模式)。用户能够在正常的数据传输中用SET-CLR-CARD-DETECT(ACMDA口)命令断开上拉电阻的连接。MMC卡的该引脚在SD模式下为保留引脚,在SD模式下无任何作用。对于2号引脚CMD,MMC卡在SD模式下为IO/PP/OO,MMC卡在SPI模式下为I/PP。

关于电压匹配问题,SD卡的逻辑电平相当于3.3V TTL电平标准,而单片机的逻辑电平为5V。因此,它们之间不能直接相连,否则会有烧毁SD卡的可能。解决逻辑器件接口的电平兼容问题,原则主要有两条:一为输出电平器件输出高电平的最小电压值,应大于理解电压器件识别为高电平的最低电压值;二为输出电平器件输出低电平的最大电压值,应小于理解器件识别为低电平的最高电压值。思考到SD卡在SPI协议的工作模式下,通讯都是单向的,于是在单片机向SD卡传输数据时采用晶体管加上拉电阻法的方案。在SD卡向单片机传输数据时,能够直接连接。因为它们之间的电平刚好满足上述的电平兼容原则,既经济又实用。该方案能够双电源供电(一个5V电源,一个3.3V电源供电),3.3V电源可用ASL1117稳压管从5V电源稳压获取。

RFID模块电路分析

基于FM1702SL的非接触式IC卡读写器,只要稍加改动就能开发成不一样的射频识别应用系统,如考勤系统,门禁系统,公交车收费系统等。S50非接触式卡贴合MIFARE的国际标准,容量8K位,数据保存期10年,又可改写10万次,读无限次。S50卡不带电源,自带天线,内含加密控制逻辑电路和通用逻辑电路,卡与读卡器之间的通讯采用国际通用DES和RES保密交叉算法,具有较高的保密性能。

单片机与FMITDISL通用SPI总线通信,采用中断工作模式,在FMITDISL复位后,务必进行一次初始化程序以便初始化SPI接口模式,而且能够同步实现单片机和FMITDISL的启动工作。信息存储在MIFARSE卡里,读写器与卡通过各自的天线建立起二者之间非接触信息传输通道。当卡进入系统的工作区时,读写器向卡发射一组固定频率的电磁波,卡内有一个LC串联谐振电路,其频率与读写器发射的频率相同,在电磁波的激励下,LC谐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使电容内有了电荷,在这个电容的另一端接有一个单向导通的电子粟,将带资料内的电荷送到另一个电容内存储,当所有积累的电荷到达2V时,此电容可做到电源为其它电路带给工作电压,将卡内数据发射出去或读取读写器的数据。

根据互感原理可知,读写器天线半径越大,匝数越多,读写器上的天线和卡上的天线的互感系数就越大。根据国际标准的要求,卡和读写器的通信距离为10cm,通过调整天线驱动电压能够改变通信的最长距离。天线的传输带宽和品质因数成反比关系。过高的品质因数会导致带宽减小,从而减弱读写器的调制边带,会导致读写器无法与卡通信。

无线传输模块分析

是一无线通信芯片,采用FSK调制,能够实现点对点或是1对6的无线通信。无线通信速度最高可达2Mbps,只需为单片机系统预留5个GPIO,1个中断输入引脚,就可很容易地实现天线通信的功能,十分适合用MCU系统构建无线通信功能。

具有收发模式,待机模式和掉电模式,四种工作模式,并由CE寄存器内部PWRVP和PRIMRX共同控制。nRF24L01所有的配置都由配置寄存器来定义,这些配置寄存器可通过SPI口访问。SPI接口由SCKMOSIMISO及CSN组成,在配置模式下单片机通过SPI接口配置nRF24L01的工作参数,在发射或接收模式下单片机SPI接口发送和接收数据。

单片机的控制指令从nRF24L01的MOSI引脚输入,而nRF24L01的状态信息和数据是从其MISO引脚输出并送给单片机的。利用SPI传输数据时,是先传输低位字节,再传输高位字节,并且在传输每个字节时是从高位传起。

六、单片机软件系统工作流程

通过使用STC-ISP软件,STC12C5A60S2单片机可实现串口在线编程。由于此刻大的数据计算机都不存在带给单独的串口,所以需要USB转RS232串口线。

USB转RS232串口设备驱动程序的安装

STC-ISP V483串口下载软件

七、实习过程心得:

新学期伊始,就迎来了为期四周的单片机生产实习。在这次生产实习过程中,我受益颇多。这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广泛了解实际电子产品生产的全过程。从最初的设计,到焊接,安装,调试,我们都是逐一亲自动手操作完成的。在这次实习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问题,才有了我们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查资料,探讨,请教老师,充分利用自我身边的一切资源来学习。这样的学习过程让我们对所学资料理解的更深刻,而且大大提高了我们的团结协作潜力。在实际操作焊接的过程中,我们从笨拙到熟练,动手潜力不断提高,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为我们以后步入工作岗位做了良好的铺垫。

总之,通过这次生产实习,我受益匪浅,各方面的潜力都有了提高。最后,感谢在实践过程中悉心指导的每一位老师!

硬件设计方案 篇11

这学期才接触嵌入式系统感觉还称不上入门,我通过学习知道了嵌入式的发展前景很大,各个领域都用到了嵌入式,学好嵌入式不愁没饭吃。

广义上讲,凡是带有微处理器的专用软硬件系统都是嵌入式系统。如各类单片机和DSP系统。从狭义上讲,那些使用嵌入式微处理器构成独立系统,具有自己操作系统,具有特定功能,用于特定场合的专用软硬件系统称为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由嵌入式硬件与嵌入式软件组成;嵌入式硬件以芯片、模板、组件、控制器形式埋藏于设备内部。

理解"嵌入"的概念主要从三个方面上来理解。

1、从硬件上,将基于CPU的处围器件,整合到CPU芯片内部,比如早期基于X86体系结构下的计算机,CPU只是有运算器和累加器的功能,一切芯片要造外部桥路来扩展实现,象串口之类的都是靠外部的16C550/2的串口控制器芯片实现,而目前的这种串口控制器芯片早已集成到CPU内部,还有PC机有显卡,而多数嵌入式处理器都带有LCD控制器,但其种意义上就相当于显卡。比较高端的ARM类Intel Xscale架构下的IXP网络处理器CPU内部集成PCI控制器(可配成支持4个PCI从设备或配成自身为CPI从设备);还集成3个NPE网络处理器引擎,其中两个对应于两个MAC地址,可用于网关交换用,而另外一个NPE网络处理器引擎支持DSL,只要外面再加个PHY芯片即可以实现DSL上网功能。IXP系列最高主频可以达到1.8G,支持2G内存,1G×10或10G×1的以太网口或Febre channel的光通道。IXP系列应该是目标基于ARM体系统结构下由intel进行整合后成Xscale内核的最高的处理器了。

2、从软件上前,就是在定制操作系统内核里将应用一并选入,编译后将内核下载到ROM中。而在定制操作系统内核时所选择的应用程序组件就是完成了软件的"嵌入",比如WinCE在内核定制时,会有相应选择,其中就是wordpad,PDF,MediaPlay等等选择,如果我们选择了,在CE启动后,就可以在界面中找到这些东西,如果是以前PC上将的windows操作系统,多半的东西都需要我们得新再装。

3、把软件内核或应用文件系统等东西烧到嵌入式系统硬件平台中的ROM中就实现了一个真正的"嵌入"。

嵌入式系统分为4层,硬件层、驱动层、操作系统层和应用层

1、硬件层,是整个嵌入式系统的根本,如果现在单片机及接口这块很熟悉,并且能用C和汇编语言来编程的话,从嵌入式系统的硬件层走起来相对容易,硬件层也是驱动层的基础,一个优秀的驱动工程师是要能够看懂硬件的电路图和自行完成CPLD的逻辑设计的,同时还要对操作系统内核及其调度性相当的熟悉的。但硬件平台是基础,增值还要靠软件。硬件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的人来搞,需要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有,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C语言。

2、驱动层,这部分比较难,驱动工程师不仅要能看懂电路图还要能对操作系统内核十分的精通,以便其所写的驱动程序在系统调用时,不会独占操作系统时间片,而导至其它任务不能动行,不懂操作系统内核架构和实时调度性,没有良好的驱动编写风格,按大多数书上所说添加的驱动的方式,很多人都能做到,但可能连个初级的驱动工程师的水平都达不到,这样所写的驱动在应用调用时就如同windows下我们打开一个程序运行后,再打开一个程序时,要不就是中断以前的程序,要不就是等上一会才能运行后来打开的程序。想做个好的驱动人员没有三、四年功底,操作系统内核不研究上几编,不是太容易成功的,但其工资在嵌入式系统四层中可是最高的。

驱动层比较适合于电子、通信、自动化、机电一体、信息工程类专业尤其是计算机偏体系结构类专业的人来搞,除硬件层所具备的基础学科外,还要对数据结构与算法、操作系统原理、编译原理都要十分精通了解。

3、操作系统层,对于操作系统层目前可能只能说是简单的移植,而很少有人来自已写操作系统,或者写出缺胳膊少腿的操作系统来,这部分工作大都由驱动工程师来完成。操作系统是负责系统任务的调试、磁盘和文件的管理,而嵌入式系统的实时性十分重要。据说,XP操作系统是微软投入300人用两年时间才搞定的,总时工时是600人年,中科院软件所自己的女娲Hopen操作系统估计也得花遇几百人年才能搞定。因此这部分工作相对来讲没有太大意义。

4、应用层,相对来讲较为容易的,如果会在windows下如何进行编程接口函数调用,到操作系统下只是编译和开发环境有相应的变化而已。如果涉及Java方面的编程也是如此的。嵌入式系统中涉及算法的由专业算法的人来处理的,不必归结到嵌入式系统范畴内。但如果涉及嵌入式系统下面嵌入式数据库、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网络编程和基于某此应用层面的协议应用开发(比如基于SIP、H.323、Astrisk)方面又较为复杂,并且有难度了。

通过网上查询我发现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的人都很稀缺。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入门门槛较高,不仅要懂较底层软件(例如操作系统级、驱动程序级软件),对软件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嵌入式系统对软件设计的时间和空间效率要求较高),而且必须懂得硬件的工作原理,所以非专业IT人员很难切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领域较新,目前发展太快,很多软硬件技术出现时间不长或正在出现(如ARM处理器、嵌入式操作系统等),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人当然很少。嵌入式人才稀缺,身价自然就高,越有经验价格就越高。其实嵌入式人才稀少,根本原因可能是大多数人无条件接触,这需要相应的嵌入式开发板和软件,另外需要有经验的人进行指导开发流程。我们软件系的人学习嵌入式,显然应偏重于嵌入式软件,特别是嵌入式操作系统方面。对于搞嵌入式软件的人,最重要的技术显然是掌握主流嵌入式微处理器的结构与原理,必须掌握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必须熟悉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并至少做过一个嵌入式软件项目。

然而我们都没有做过一个嵌入式软件项目,甚至连嵌入式的开发流程我也不清楚,我只了解了使用简单工具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只有去专研才能在嵌入式的领域站住脚,只有知道的比别人多才会更有竞争力。通过网上了解,我查询了嵌入式的入门和所需要的知识,其中C语言尤为重要,不管是做嵌入式软件还是硬件开发的人员,对C语言的掌握这个是必需的,特别是对于以后致力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人,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用C语言。其次,应该对操作系统有所了解,这对你对硬件和软件的理解,绝对有很大的帮助。应该把系统的管理理解一下,比如进程、线程,系统如何来分配资源的,系统如何来管理硬件的;知道了c语言和操作系统之后,再来看看嵌入式系统,我们主要学的是ARM,用的是ARM7,深入理解ARM不是件容易的事,只有在知道ARM相关知识之后才能称得上嵌入式已经入门了。与嵌入式有关的知识我也学了不少就是不能够综合在一起运用,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操作系统,C++,这3门与嵌入式密切相关的学科都系统的学了一遍,但由于长时间没用到都有点忘记了,从网上得知嵌入式的学习与这些书有很大关系之后,我把嵌入式与以前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发现嵌入式的`实验中很多都是共通的,我对嵌入式有了初步的理解。

我以为学习嵌入式应该分为2个部分:软件和硬件。关于硬件方面我接触到了数字电路教材和模拟电路方面的知识,但由于没有嵌入式CPU很难亲自动手来实现嵌入式的相关理论;嵌入式入门则需要不断地实验与分析,我只在实验课时做几个与所给的程序相关的小程序来实现一下;而软件方面则学过C语言,里面通常的语法曾经熟悉过;我通过下列方法来适应C语言在嵌入式中应用:首先重新翻看了下C的教材,看了些常见的语法,接着在编译器的角度来看待C,编译原理我刚学过,其中将高级语言与低级语言的翻译感觉在嵌入式中用到了很多;最后冲硬件的角度来看待C。嵌入式的核心包括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软件开发平台及工具以及嵌入式应用软件。这些决定怎样才能开发一个好的嵌入式系统。下面谈谈我了解的嵌入式的相关知识与应用:

首先,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且软硬件可裁减,适应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嵌入式有如下几个突出的有点1.系统内核小,2专用性强,3系统精简4高实时性OS5嵌入式系统的应用程序可以没有操作系统直接在芯片上运行,6嵌入式系统需要开发工具和环境。

嵌入式系统是近几年才风靡起来的,但是这个概念并非新近才出现。从20世纪七十年代单片机(最早的单片机是Intel公司的8048,出现在1976年)的出现到今天各式各样的嵌入式微处理器,微控制器的大规模应用,嵌入式系统已经有了近30年的发展历史。经过30年的发展,嵌入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在中国嵌入式机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用于实现对其他设备的控制、监视或管理等功能。

其次,嵌入式系统无疑是当前最热门最有发展前途的IT应用领域之一。嵌入式系统用在一些特定专用设备上,通常这些设备的硬件资源(如处理器、存储器等)非常有限,并且对成本很敏感,有时对实时响应要求很高等。特别是随着消费家电的智能化,嵌入式更显重要。嵌入式系统是软硬结合的学科,通常有两类人会去专研嵌入式:一类是学电子工程、通信工程等偏硬件专业的,另一类是学软件、计算机专业出身的人,主要从事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的开发。我是软件专业的学习嵌入式,越是智能设备越是复杂系统,软件越起关键作用,而且这是目前的趋势。嵌入式应用在很多方面,具体的可以分为工业控制,交通管理,信息家电,家庭智能管理系统,POS网络及电子商务,环境工程与自然,机器人,机电产品方面应用等方面。其中目前在服务领域,如远程点菜器等已经体现了嵌入式系统的优势。例外还有很多地方用到了嵌入式系统,最近飞利浦和ARM共同推出32位RISC嵌入式控制器,适用于工业控制,采用最先进的0.18微米CMOS嵌入式闪存处理技术,操作电压可以低至1.2伏,它还能降低25%到30%的制造成本,在工业领域中对最终用户而言是一套极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

那么该如何学好嵌入式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C语言,这个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做嵌入式软件还是硬件开发的人员,对C语言的掌握这个是必需的,特别是对于以后致力于嵌入式软件开发的人,现在绝大部分都是用C语言,你说不掌握它可以吗?至于如何学习C语言,我想这些基础的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关键要去学习,看书也好,网上找些视频看也好。很多人会问,C语言要学到怎么样,我觉得这没有标准的答案。我想至少你在明白了一些基础的概念后,就该写代码了,动手才是最重要的,当你动手了,遇到问题了,再反过来学习,反过来查查课本,那时的收获就不是你死看书能得到的。

其次,应该对操作系统有所了解,这对你对硬件和软件的理解,绝对有很大的帮助。应该把系统的管理理解一下,比如进程、线程,系统如何来分配资源的,系统如何来管理硬件的,当然,不是看书就能把这些理解透,如果不是一时能理解,没关系,多看看,结合以后的项目经验,会有更好的理解的。

还有应该学习下linux或者wince下的编程,这些对以后做应用的编程很有帮助,当然,如果做手机的话,那可以学习MTK、塞班、Android等操作系统,Android是以后发展的趋势,现在很热门,Android也是基于linux系统封装的,所以建议先学习下linux。

还有,应该学习下单片机或者ARM或者MIPS,很多人说我没有单片机的经验,直接学ARM可以吗?我觉得那完全没有问题的,当然如果你学习过单片机,那最好不过了,以后学习ARM就更简单了。

最后如果你把以上的知识都有所了解后,就该去阅读阅读一些优秀的代码,比如结合arm芯片手册学习去学习下UBOOT的源代码,了解下最小的系统开发,那对你整个嵌入式开发的非常有帮助的,可以的话,还可以学习下linux的源代码,当然如果你直接阅读2.6的代码,我想你会很痛苦的,可以先看看linux代码早期的版本,比如0.12的代码等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如果你全看完了,那我想你就是一名很成功的嵌入式工程师。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学习嵌入式后的心得及感想。

硬件设计方案 篇12

通过这次实习,在各方面我感觉自己都有了一定的收获。这次实习主要是为了我们今后在工作及业务上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增强了我们今后的竞争力,为我们能在以后立足增添了一块基石。实习单位的老师也给了我很多机会参与他们的设计是我懂得了很多以前难以解决的问题,将来从事设计工作所要面对的问题,如:前期的策划和后期的制作等等。这次实习丰富了我在这方面的知识,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我也认识到,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单靠这这几天的实习是不行的,还需要我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一点一点的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行。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

大学生活让我对计算机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真正操作起来就没有那么容易.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经过过去两个月的实习,我对自己有了新的认识及前进的方向。

经过过去半个月的实践和实习,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在未来的日子,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继续学习,不断提升理论素养。

在信息时代,学习是不断地汲取新信息,获得事业进步的动力。现在通过实习总感觉自己学的不够,要用到知识时总感觉脑袋是空白的。很后悔自己当时在学校为什么不多学一点,多练习一点。总在后悔也没有用,只能自己去努力学习。为了能更好的适应工作,我利用自己空闲时间去附近的书店去看书,希望能弥补不足。

2.加强信心,坚持下去

虽然在这个公司自己可能是学历水平是最高的,但真的工作起来我的起点却很低。有时候遇到事情总会着急,慌张。平常信心不足,总感觉自己做不好。大家说我很内向,其实只是自己有点自卑,不敢去表达。或许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吧。只有自己的知识和能力都在提升,相信自己总有一天会很勇敢的表现自己。

上学的时候大家都说,能珍惜现在的日子就好好珍惜。等工作了才真的领悟这句话。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做了第一天就想回到学校接着做学生。感觉学生时代真是最美好的时间。可是既然踏出来了就要继续走下去,因为这一天也终究要来到。

对给自己点信心,多给自己点赞赏,多给自己鼓鼓劲。相信总会走出一条宽敞大道的。

3、同事相处

感觉学生时代很美好,不仅仅是不需要去努力工作,而是在学生时代你可以有很好的同学,很好的'朋友,大家相互嘘寒问暖,不必勾心斗角。我感觉这里才真的有纯洁的友谊。可踏上了社会,于存在着利益关系,又工作繁忙,就多了份人情世故。老板对你的颐指气使,同事对你的多加防范,就更加想念自己的同学。可能自己还不能适应这样的环境吧。但还是希望以后自己去努力,希望自己可以有个好朋友,希望自己可以有个团结的环境。

实习,是开端也是结束。在书本上学过很多理论,但从未付诸实践过,也许等到真正运用时,才会体会到难度有多大。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自己需要更加努力的奋斗下去。

实习的同时也让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会继续努力,完善自我。对于学校的精心安排和指导老师的用心辅导非常!

硬件设计方案 篇13

一、计算机教学现状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经历了小学、初中、高中阶段长达十几年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然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然而由于中职院校招生通常都是面向区、县、市甚至跨省招生,城市、农村等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之间计算机基础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两极化现象非常严重。鉴于上述教育教学的现状,教师在实施计算机相关课程教学中必须因材施教,基于所教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为轴心,精心组织设计教学,运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措施手段培养和提高中职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改革措施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追求知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计算机这门课程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则在学习过程中为之付出的努力和由此产生的学习成效显而易见且非常可观。教师在实施计算机课程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的好坏程度,直接体现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它既关系到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又关系到能否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因此,在给学生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展示利用本学科的知识指导实践的举例,让学生知道本课程的知识内容,可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哪个领域,让学生意识到掌握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是可以用到的,并不是“纸上谈兵”,从而激发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浓厚学习兴趣和期望。

(二)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学,让学生直观地看见知识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用传统的“手写板书+口头讲解”的讲授方式实施计算机课程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的讲解背诵记忆如何操作,却无法看到实际操作的过程和结果,因此,在头脑中没有办法形成具体的图像,不但接受起来有些费劲,也不方便记忆和掌握。与此相对的是我们现在使用的'各种计算机软件,特别是在以图形化特点著称的Windows操作系统下,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与具体操作无法通过在黑板上书写板书或者口头讲解向学生讲解清楚,必须配合教材使用多媒体演示设备才能将书本中的知识简单明了地展示出来。因此,计算机课程教学应该以“讲解+演示+操作+指导”的阶段法来开展。与此同时,教学地点也应该根据不同阶段从普通教室转移到多媒体教室或者机房,利用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或者电子教室等进行更为直观的教学。

(三)整合区别理论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听看练结合地掌握知识

“理论是军官,实践是士兵。”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是以办公自动化为核心,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基本办公能力,课程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针对这种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差异,教师应该重新整合区分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因为较少涉及实际操作练习,可尽量放在多媒体教室上课,通过讲授和演示更容易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在多媒体教室上课,学生的注意力会比较集中,教师与学生面对面教学,方便彼此之间的互动。实践性强的章节应该以课程教学内容为依据和基础,基于现实中遇到并待解决的具体问题为引子,设计相关的任务、项目,放在机房授课,让学生边学边练、边练边指导,将学到的知识技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动手操作转换成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合理地分配理论与实践的课时,做到重理论强实践。

(四)课堂教学与课外自学相结合,让学生灵活地接受知识

俗话说“笨鸟先飞”“早起的鸟儿有虫吃”,计算机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想在短时间内赶上其他学生,除了认真聆听教师的讲授,还离不开课堂之外的主动学习。教师可以采用布置课前预习、检查预习效果、讲解知识、让学生操作演示等教学手段,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自主探究实践,进而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权、选择权交还给学生,放手让他们灵活自由地选择学习方法和实践方式,而且要让学生从各种途径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总结

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育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领域课程的理论紧密联系实践的特点,因此,在现代化教育迅猛发展的今天,想要紧跟科技发展、时代前进的步伐,就需要有破而后立的精神,打破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学过程中的引趣、讲授、展示、练习、指导这五个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始终秉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态度,让他们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能够自主自愿地参与其中,积极主动地发展和提高能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者”转变“主动实践的创新者”,努力推动学生自主性、创新性不断发展和提高,使其不论是在现在的学习中还是在将来的工作中都能主动去应用所学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去解决具体问题。

参考文献:

[1]余勇.计算机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科教文汇(中旬刊),20xx(10).

[2]宋军营.职业学校计算机实践性教学之我见[J].内江科技,20xx(8).

精选阅读

本文来源:http://www.zwm787.com/z/45950.html

  • w
    主题活动设计方案(经典16篇)

    发布时间:2025-02-12

    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主题活动设计方案,欢迎大家分享。主题活动设计方案 篇1浙江队展示诸暨的民俗贴春联。请四位队员上台贴对联。上联是“福星高照家业增福福盈门”,下联是“紫气东来庭户添瑞瑞满堂”。贴福字。除了贴门...

  • w
    最新软件项目设计方案(推荐8篇)

    发布时间:2025-03-27

    软件项目设计方案 篇1一、项目建设目的及必要性1、项目建设目的包括项目建成后要达到的生产能力、工艺技术、质量水平、功能结构等目标。2、项目建设必要性从各方面充分阐述项目建设的`理由。二、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量化数据分析)主要包括对本项目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与分析,目前市场...

  • w
    最新游戏活动设计方案(经典18篇)

    发布时间:2025-04-25

    游戏活动设计方案 篇1活动目标:1、喜欢参与游戏,学习扮演角色,会使用礼貌用语进行交流。2、加强各游戏主题与角色间的联系。3、培养幼儿初步的合作意识,游戏中能创造性使用游戏材料的行为。 活动准备:铃鼓、小黑板、玩具钢琴、逼、纸、体育活动玩具等游戏的玩具材料。 活动过程:1、通...

  • w
    现代别墅设计方案(合集五篇)

    发布时间:2025-02-12

    在各领域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室内设计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分享。现代别墅设计方案 篇1第一周在训练了几个星期的平面方案以后,对制图有了一点小小的心得,设计师在...

  • w
    养猪场设计方案(实用六篇)

    发布时间:2025-03-17

    生猪养殖是某县畜牧水产行业中的主导产业,同时也是其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生猪养殖是工作之一。下面是好工具范文网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2025年生猪养殖项目实施方案,供您参阅。养猪场设计方案 篇1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扶贫中的作用,加快我镇肉牛养殖业的发展和打造清真牛肉品牌,带动更多的贫困村、...

  • w
    母亲节活动设计方案(范本10篇)

    发布时间:2025-03-25

    在母亲节来临之前,我们好好为母亲策划一天的活动吧,感谢多年辛苦的她!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母亲节主题活动方案范文(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母亲节活动设计方案 篇1一、活动主题周末和母亲做姐妹二、活动背景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的感情,每年五月的第二个星...

  • w
    2025智能小车设计方案(范本20篇)

    发布时间:2025-04-02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是时候写一份详细的计划了。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横向项目计划书(通用2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智能小车设计方案 篇1目标:1、幼儿学会为爸爸妈妈加油、鼓励。...

  • w
    2025家具设计方案(系列3篇)

    发布时间:2025-01-16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猝不及防,转眼一周又过去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是时候仔细地写3篇周记了。周记怎么写才条理清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室内设计毕业实习周报周记(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家具设计方案 篇1第一周内容:学习艺术设计已经两年了,对环境艺术设计的选择也是...